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服务器带内 带外

服务器带内带外是指服务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带内传输数据在服务器内部进行,速度快;带外传输通过外部网络或介质,传输距离长但受网络环境限制。

服务器带内和带外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以下是详细介绍:

带内管理

1、定义: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传送。

2、实现方式:常规的远程设备管理一般通过带内完成,如服务器使用远程桌面、SSH,交换机Telnet等,这些全部是基于设备操作系统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3、优点:可以对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能及时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数据。

4、缺点:需要占用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可能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只能管理到服务器本身运行的操作系统范围内,对于操作系统故障或者服务器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无法进行管理。

服务器带内 带外

5、适用场景: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环境,像一些小型办公室网络,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业务量不大,在预算有限,难以额外投入资金构建独立管理通道的情况下,可选择带内管理方式,当网络稳定性较好,且对安全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中,带内管理也能满足基本的设备管理需求。

带外管理

1、定义: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

2、实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硬件或固件实现,如BMC(基板管理控制器)、DRAC、iLO等,管理通道是独立于服务器主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通常是通过专门的网卡或管理口来实现对服务器的管理。

3、优点: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不需要物理接触服务器,同时也不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可以不受操作系统和硬件故障的影响,提供更加稳定的管理方式,能在服务器的主操作系统处于关机、崩溃或其他异常状态时,仍可对其进行管理。

服务器带内 带外

4、缺点:需要额外购置网络设备、铺设线路来搭建独立的管理通道,无论是初期的建设成本,还是后续的维护成本,相较于带内管理都要更高。

5、适用场景:大型网络环境,因其网络结构复杂、设备众多,对管理的可靠性要求高,带外管理能更好地保障设备管理不受业务网络故障影响,像数据中心、金融系统这类关键基础设施,涉及大量重要数据和关键业务设备,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带外管理是保障其稳定运行的重要方式。

相关问答FAQs

1、问:带外管理中的BMC是什么?

答:BMC即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是服务器带外管理的核心部件,它使用IPMI协议对外提供访问接口,具有自有硬件接口(LAN/Serial)和软件(Firmware/Linux),遵循IPMI协议,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作为服务器特有模块,BMC提供温度、电压、风扇、总线监控以及管理接口,便于进行远程管理服务器,BMC使用独立的Power,在系统关机时依然处于工作状态。

服务器带内 带外

2、问:带外管理有哪些常见的协议?

答:常见的带外管理协议有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Redfish、SNMP等,IPMI是一项应用于服务器管理系统设计的标准,由Intel、HP、Dell和NEC公司于1988年共同提出,目前大多数硬件供应商都集成了对IPMI的支持。

小编有话说

服务器带内和带外管理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如果对成本较为敏感,且网络环境相对稳定,对管理功能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带内管理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大型网络环境或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关键基础设施,带外管理则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