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存储虚拟化 带内带外

存储虚拟化分为带内和带外,带内通过存储控制器实现,带外则通过外部设备。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通过软件或硬件技术,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抽象为一个统一的逻辑存储空间的技术,根据实现机制的不同,存储虚拟化可以分为带内(In-band)和带外(Out-of-band)两种类型,以下是对这两种类型的详细解释:

带内虚拟化(In-band)

1、定义:带内虚拟化是在数据读写的过程中,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路径上实现存储虚拟化,这种方式通常依赖于主机的操作系统或存储控制器来实现虚拟化功能。

2、工作原理:当数据请求从应用程序发出时,它会经过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层或存储控制器,然后被转发到虚拟化层,虚拟化层负责将逻辑卷标号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地址,并管理数据的读写操作,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像访问单一存储设备一样访问虚拟化后的存储资源。

3、优缺点

优点:带内虚拟化技术成熟,部署相对简单,且不需要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存储资源,提高存储利用率。

存储虚拟化 带内带外

缺点:由于虚拟化层位于数据通道中,可能会引入一定的性能开销,带内虚拟化可能受到主机操作系统或存储控制器的限制,扩展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差。

4、应用场景:带内虚拟化适用于对现有存储环境进行升级和改造的场景,尤其是当需要保留现有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时,它也可以用于构建私有云或混合云环境,以提供灵活的存储服务。

带外虚拟化(Out-of-band)

1、定义:带外虚拟化是在数据读写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虚拟工作,而且实现虚拟的部分并不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访问路径上,它通常依赖于专用的虚拟化设备或存储网络来实现。

存储虚拟化 带内带外

2、工作原理:带外虚拟化设备或存储网络在数据到达主机之前就对数据进行了拦截和处理,它会根据预设的规则将逻辑卷标号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地址,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主机,这样,主机就可以直接访问已经虚拟化后的存储资源,而无需关心底层的物理存储细节。

3、优缺点

优点:带外虚拟化可以减少主机的处理负担,提高整体性能,它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支持更多的存储设备和更复杂的存储配置。

存储虚拟化 带内带外

缺点:带外虚拟化需要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或存储网络来支持虚拟化功能,这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由于虚拟化层位于数据通道之外,可能会引入一定的延迟和开销。

4、应用场景:带外虚拟化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存储环境,它常用于构建公有云或大型企业级数据中心等场景,以满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需求。

带内虚拟化和带外虚拟化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在选择存储虚拟化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预算限制以及现有存储环境的特点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