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其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硬件,成本较低,且容易实现,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缺点是可扩充性较差,可能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异构存储系统的互操作性开销较大。2.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无第三方虚拟软件,只能提供不完全的解决方案,对于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运行效果不佳。其优势是在存储系统中较易实现,与特定存储供应商设备协调性好、易管理且对用户透明;不足是缺乏软件支持,难以客户化和监控。3. **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基于互联设备和基于路由器的虚拟化等方式。基于互联设备的方式中,对称式下互联设备可能成为瓶颈,但多重设备管理和负载平衡机制可减缓矛盾,非对称式更具可扩展性;基于路由器的方法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且能提供异构操作系统和多供应商存储环境之间的互操作性。4. **块虚拟化**:将物理存储设备抽象为逻辑块,使得上层应用可以通过统一的逻辑块接口访问底层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提高了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5. **磁盘虚拟化**:把多个物理磁盘组合成一个虚拟磁盘,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磁盘视图,方便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同时也可实现数据的集中备份和恢复等操作。6. **文件系统虚拟化**:通过创建虚拟的文件系统层,将不同的物理文件系统映射为统一的虚拟文件系统,使用户能够以更高效、更方便的方式访问和管理文件,增强了文件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7. **磁盘带库虚拟化**:利用磁盘阵列模拟磁带库,为应用提供速度像磁盘一样快、容量却像磁带库一样大的存储资源,在当今企业存储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存储虚拟化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存储需求、现有设备情况以及预算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存储 虚拟化技术,以实现存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提高存储效率和灵活性,降低管理成本。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贯穿于整个IT环境、用于简化本来可能会相对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的技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1、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
原理: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
优点:由于控制软件是运行在主机上,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较小;不需要任何附加硬件,设备成本最低;容易实现,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
缺点:会占用主机的处理时间,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可能导致不经意间越权访问到受保护的数据;要求在主机上安装适当的控制软件,因此一个主机的故障可能影响整个SAN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软件控制的存储虚拟化还可能由于不同存储厂商软硬件的差异而带来不必要的互操作性开销,灵活性也比较差。

2、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
原理: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由存储设备自身的固件完成虚拟化工作。
优点:在存储系统中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更容易管理,同时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都是透明的。

缺点: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运行效果并不是很好;缺乏足够的软件进行支持,使得解决方案更难以客户化和监控。
3、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
原理:是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方式,对称式的情况下,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同一条通道上;非对称式的情况下,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不同的路径上。

优点:与主机无关,不占用主机资源;支持异构主机、异构存储设备;能使不同存储设备的数据管理功能统一;统一管理平台,可扩展性好。
缺点:会产生多个SAN孤岛,因为一个设备仅控制与它所连接的存储系统。
这些存储虚拟化技术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存储虚拟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