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光盘存储结构

光盘由基底层、记录层、反射层和保护层构成,通过激光聚焦读写数据,反射层增强信号

光盘物理存储结构

光盘由多层材料组成,各层功能如下:

层级 组成材料 功能描述
基底层(基层) 聚碳酸酯塑料 提供光盘刚性基底,表面平整度极高,确保激光聚焦精度。
记录层 金属薄膜(如铝) 存储数据的关键层,通过凹凸结构或磁性变化记录信息。
反射层 金属涂层(如金) 增强激光反射信号,提升读取效率。
保护层 硬质涂层(如丙烯酸) 防止划痕和氧化,保护反射层和记录层。
标签面 印刷涂层 用于标识光盘内容,通常为油墨或不干胶贴纸。

数据存储原理

  1. 凹坑与平面表示数据

    • CD/DVD:通过记录层上的凹坑(Pit)和平面(Land)表示二进制数据(凹坑对应“1”,平面对应“0”)。
    • 蓝光光盘:采用更小的凹坑(约0.13μm)和波长更短的激光(405nm),提升存储密度。
  2. 刻录原理

    • 一次性写入(如CD-R):通过激光加热使记录层材料熔化,形成永久性凹坑。
    • 可重复写入(如CD-RW):使用相变材料,通过温度变化在晶态和非晶态之间切换,实现数据擦除与重写。

逻辑存储结构

光盘数据以扇区为单位组织,具体结构如下:

逻辑区域 功能说明
导入区 存储光盘参数表(如容量、制造商信息)和纠错码,帮助驱动器识别光盘类型。
数据区 用户存储数据的主体部分,划分为扇区(CD:2KB/扇区;DVD:更大扇区)。
导出区 标记数据区结束,包含校验信息,防止驱动器误读超出范围的数据。

扇区结构示例(CD-ROM)

  • 同步字段(12字节):用于同步读写时钟。
  • 头部信息(4字节):包含扇区地址、模式标识。
  • 用户数据(2048字节):实际存储内容。
  • 错误校正码(ECC,288字节):纠正读取错误。
  • 尾部标记(276字节):填充空白数据。

容量与密度对比

不同类型光盘的存储参数对比:

类型 直径 激光波长 数值孔径(NA) 单层容量 技术特点
CD(74分钟) 12cm 780nm 45 650-700MB 单层单面,螺旋轨道间距1.6μm
DVD 12cm 635/650nm 6 7GB(单层) 更短波长、更高密度,双层设计
蓝光光盘 12cm 405nm 85 25GB(单层) 更短波长、更大NA,三维存储

物理损坏与影响

损坏类型 影响描述
划痕(保护层损伤) 轻微划痕可能导致激光反射散射,降低信号质量;深度划痕可能完全阻断反射光。
污渍(油渍/指纹) 局部遮挡激光,导致数据读取错误或中断。
反射层氧化 反射率下降,信号噪声增加,可能触发纠错机制或导致数据丢失。
基底层变形 破坏螺旋轨道平整度,导致激光聚焦失败,无法正常寻址。

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蓝光光盘容量比DVD大?

解答
蓝光光盘通过以下技术提升容量:

  1. 更短波长:使用405nm蓝色激光(DVD为635/650nm),允许更小的凹坑尺寸。
  2. 更高数值孔径(NA=0.85):相比DVD的NA=0.6,蓝光镜头能聚焦更精细的光斑。
  3. 三维存储:支持多层堆叠(如单面双层),进一步扩展容量。

问题2:光盘划伤后为什么可能无法读取?

解答

  1. 物理阻挡:划痕可能直接阻断激光路径,导致反射光无法被接收器捕获。
  2. 信号干扰:浅划痕会引起光散射,降低信噪比,超出纠错能力范围。
  3. 反射率下降:若划痕穿透保护层到达反射层,会减少有效反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