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存储速度通常用存取时间、存取周期和数据传输率表示,存取时间指从启动访问到完成操作的时间,存取周期包括连续两次访问的最小间隔时间,数据传输率反映单位时间传输数据量,速度单位常用纳秒(ns)或兆赫(MHz),数值越小/频率越高,速度越快,不同类型
存储器(如RAM、SSD)采用不同指标衡量性能。
访问时间(Access Time)
存储器的寻址到数据就绪所需时间,单位多为纳秒(ns)。
- 机械硬盘(HDD):包含磁头寻道时间(Seek Time)与旋转延迟(Rotational Latency),典型值为5-15毫秒(ms)。
- 固态硬盘(SSD):省略机械结构,访问时间可缩短至0.1ms以下。
- 内存(RAM):通过CAS延迟(CL值)表示,例如DDR4内存CL16表示从指令发出到数据输出的延迟为16个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Clock Cycle)
存储器芯片的工作频率倒数,体现内部操作节奏。

- DDR4内存:3200MHz型号的时钟周期为0.3125纳秒(1/3.2×10⁹)。
- 高频优势:时钟周期越短,单位时间内可处理更多指令。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分为两类:
- 理论峰值速率:以MT/s(Mega Transfers per second)表示,例如DDR4-3200对应3200MT/s。
- 计算方式:内存频率×通道数×位宽÷8,如双通道DDR4-3200的带宽为3200×2×64÷8 = 51.2 GB/s。
- 实际吞吐量:受控制器、总线等限制,通常为理论值的60-80%。
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数)
随机读写性能的核心指标,常见于SSD与云存储场景。

- 消费级SSD:通常标称80,000-500,000 IOPS(4K随机读写)。
- 企业级SSD:可达百万级IOPS,支撑高并发数据库需求。
带宽(Bandwidth)
连续读写场景下的最大数据流量,单位GB/s。
- GPU显存:GDDR6X显存带宽可达1 TB/s,满足图形渲染需求。
- NVMe SSD:PCIe 4.0×4接口提供约7.8 GB/s带宽。
延迟(Latency)
数据从请求到响应的端到端耗时,包含:
- 网络存储延迟:如云硬盘通常为1-10ms。
- 硬件级延迟:CPU缓存(L1 Cache)仅1-3纳秒,DRAM延迟约80-100纳秒。
如何选择适合的指标?
- 日常用户:关注SSD的IOPS与带宽,确保系统流畅。
- 游戏/设计用户:优先选择低CL值内存与高带宽存储。
- 企业级应用:需综合IOPS、延迟与持久性(DWPD)。
引用说明
本文数据参考自JEDEC固态技术协会(JESD79-4B DDR4标准)、SNIA(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发布的存储性能测试指南,以及Intel、Samsung等厂商的技术白皮书。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