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按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和作用可分为多类,按介质分为半导体、磁和光存储器;按存取分为随机存取(RAM/ROM)和顺序存取(如磁带);按数据保存性分为易失性与非易失性;按功能分为主存(内存)和辅存(硬盘、SSD等),构成计算机分级存储体系。
存储器的分类与核心特点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根据不同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存储器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数据保存特性分类
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
- 特点:断电后数据丢失,读写速度快,用于临时数据存储。
- 常见类型:
-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通过电容存储数据,需定期刷新(如计算机内存条)。
-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基于触发器电路,无需刷新,速度更快但成本高(如CPU缓存)。
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 特点:断电后数据保留,用于长期存储。
- 常见类型:
- ROM(只读存储器):数据固化写入,不可修改(如BIOS芯片)。
- 闪存(Flash Memory):
- NAND Flash:高密度、低成本(如SSD、U盘)。
- NOR Flash:支持随机访问,用于嵌入式系统代码存储。
- 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支持字节级擦写(如智能卡)。
- 硬盘(HDD/SSD):
- HDD(机械硬盘):通过磁头读写磁盘,容量大但速度较慢。
- SSD(固态硬盘):基于NAND闪存,无机械部件,速度快、抗震性强。
按存储介质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
- 基于集成电路技术,如DRAM、SRAM、闪存。
- 特点:体积小、速度快,用于主存和高速缓存。
磁存储器
- 利用磁性材料记录数据,如HDD、磁带。
- 特点:容量大、成本低,适合冷数据存储。
光存储器
- 通过激光读写数据,如CD、DVD、蓝光光盘。
- 特点:长期保存性强,但读写速度较慢。
按存取方式分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支持任意地址直接访问,如DRAM、SRAM。
顺序存取存储器(SAM)

需按顺序访问数据,如磁带。
只读存储器(ROM)
数据仅能读取,如掩模ROM、PROM。
按用途分类
主存储器(Main Memory)
直接与CPU交互,如DRAM。
高速缓存(Cache)
位于CPU内部或附近,如SRAM(L1/L2/L3缓存)。

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
长期存储数据,如SSD、HDD、光盘。
离线存储器(Offline Storage)
可移动介质,如U盘、SD卡、磁带。
新兴存储器技术
3D NAND闪存
通过堆叠存储单元提升容量(如三星V-NAND)。
相变存储器(PCM)

利用材料相变特性存储数据,读写速度快于闪存。
阻变存储器(ReRAM)
基于电阻变化,具备高密度、低功耗潜力。
磁阻存储器(MRAM)
结合磁性与半导体技术,兼具非易失性与高速特性。
存储器的选择标准
- 速度:SRAM > DRAM > SSD > HDD
- 成本:HDD < SSD < DRAM < SRAM
- 寿命:ROM > 闪存 > HDD > DRAM
- 应用场景:
- 实时计算:SRAM/DRAM
- 大容量存储:HDD/SSD
- 嵌入式系统:NOR Flash/EEPROM
引用说明
本文内容参考以下权威资料: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
- 半导体行业标准组织JEDEC发布的存储器技术白皮书
- 三星、西部数据等厂商的公开技术文档
- IEEE论文《Emerging Non-Volatile Memory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