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S 清洗阈值是保障网络安全和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防线,其设置与调整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以下是关于 DDoS 清洗阈值的详细内容:
1、定义:DDoS 清洗阈值是指当网络流量或数据包数量达到一定限度时,触发清洗机制以应对潜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条件设定值,它用于区分正常流量和反面攻击流量,当流量超过该阈值时,系统会启动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异常流量进行清洗、过滤或限制,以保障目标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可用性。
2、设置原则
略高于实际访问值:清洗阈值应略高于平时的正常业务流量,以确保在正常的网络使用情况下不会误触发清洗机制,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如果阈值设置过低,可能会将正常的流量误判为攻击流量,导致合法的用户请求被拦截或限制,影响用户体验和业务的连续性;而如果阈值设置过高,则可能在遭受 DDoS 攻击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启动清洗,使攻击流量对目标造成损害。
根据业务场景和需求调整:不同的业务场景和网络环境对流量的需求和容忍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设置清洗阈值,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业务高峰期流量波动较大的在线游戏、电商促销活动等场景,可能需要适当提高清洗阈值,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量高峰;而对于一些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金融交易、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等,则应相对谨慎地设置阈值,确保在面临攻击时能够迅速响应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3、常见类型及计算方式
流量清洗阈值: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数据量(如 Mbps、Gbps 等)来衡量,一个网站的正常流量峰值为 100Mbps,那么可以将流量清洗阈值设置为 120Mbps 左右,当流入的流量超过这个值时,就可能触发清洗机制,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业务的历史流量数据、预期的业务增长趋势以及网络带宽的承载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报文数量清洗阈值:以每秒钟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为单位,某服务器正常情况下每秒接收的数据包数量在 5000-8000 之间,可将报文数量清洗阈值设置为 10000pps(packets per second),当每秒收到的数据包数量超过该阈值时,系统会认为可能存在 DDoS 攻击,从而启动清洗程序。
4、手动设置建议
基于业务流量基线:通过分析业务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流量模式和特征,确定一个合理的流量基线作为参考,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清洗阈值,对于一个内容分发网络(CDN),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用户访问数据,计算出平均的流量基线,再结合一定的冗余系数来设定清洗阈值。
考虑业务增长趋势:如果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流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在设置清洗阈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避免因业务增长导致阈值频繁调整,可以采用动态调整的方式,定期根据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清洗阈值进行评估和修正。
结合行业经验和安全标准:参考同行业类似业务的清洗阈值设置经验,以及相关的网络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来合理确定自己业务的清洗阈值,也可以咨询专业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或专家,获取更具体和针对性的建议。
5、常见问题及解答
如何确定合适的清洗阈值?:首先需要对自身的业务流量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历史流量数据、业务高峰低谷时段的流量变化、不同业务模块的流量占比等,可以参考同行业的类似业务案例和经验,结合业务的重要性、对安全性的要求以及可承受的风险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一个初步的清洗阈值,通过实际的测试和监控,观察在不同流量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清洗效果,对阈值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清洗阈值是否需要经常调整?:一般情况下,如果业务相对稳定,网络环境和流量模式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清洗阈值不需要频繁调整,当业务出现快速增长、网络架构升级、遭受新的攻击类型或攻击频率增加等情况时,就需要及时评估和调整清洗阈值,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是否可以设置多个清洗阈值?: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时间段或网络区域设置多个清洗阈值,以实现更精细化的防护策略,对于白天和晚上的业务高峰期,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流量清洗阈值;对于核心业务系统和普通业务系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阈值设置,这样可以在保障整体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