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虚拟化是一种将多个存储设备的物理存储资源抽象出来、集中在一起,并呈现为单个逻辑存储单元的技术,它简化了存储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实现了跨各种存储设备的灵活数据迁移,以下是对存储虚拟化种类的详细分析:
1、定义:在客户操作系统上实现存储虚拟化,一个虚拟化主机在客户操作系统上呈现存储的方式。
2、特点:支持异构的存储系统;占用主机资源,转发性能差,与主机OS兼容性差,数据迁移复杂。
3、应用场景:当仅需要单个主机服务器(或单个集群)访问多个磁盘阵列时,可以使用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1、定义:通过在存储控制器上添加虚拟机功能实现,可以将一个阵列上的存储容量划分为多个存储空间(LUN),供不同的主机系统访问。
2、特点:与主机无关,不占用主机资源,数据管理功能丰富;只能对本设备内的磁盘虚拟化,厂商绑定不能异构,多套存储设备不兼容,成本高。
3、应用场景:当有多个主机服务器需要访问同一个磁盘阵列时,可以使用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1、定义:通过在SAN中添加虚拟化引擎实现,能够异构主机和存储设备,管理统一,功能丰富。
2、特点:与主机无关,性能好,能够异构主机和存储设备,管理统一,功能丰富;各厂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兼容性差。
3、应用场景:当多个主机服务器需要访问多个异构存储设备时,可以使用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1、定义:侧重于从底层物理存储设备中抽象文件系统和相关元数据,通常用于NAS系统。
2、特点:允许跨各种存储设备进行无缝文件访问和迁移,而不会中断用户或应用程序。
3、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共享文件数据的企业环境,尤其是远程办公用户需要访问与总部用户相同的文件时。
1、定义:围绕光纤通道应用创建存储虚拟化的通用术语,一些厂商将FC SAN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类型。
2、特点:由于这种类型的FC交换机能够虚拟化并重定向I/O请求到物理存储,而无需消耗服务器资源。
3、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性能、低延迟的存储访问场景,如企业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
1、带内虚拟化:在数据读写的过程中,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路径上实现存储虚拟化,这种方式可能会争用带宽,影响生产系统的效率。
2、带外虚拟化:在数据读写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虚拟工作,而且实现虚拟的部分并不在主机到存储设备的访问路径上,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争用带宽的问题。
存储虚拟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着企业的存储架构和管理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存储虚拟化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