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kmeans_二分k均值

二分K均值算法(Bisecting Kmeans)是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方法。它首先将所有数据点视为一个簇,然后递归地将每个簇分为两个子簇,直到达到预定的簇数。这种方法有助于克服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簇中心选择敏感的问题,并可能提高聚类效果。

二分K均值(Bisecting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传统KMeans算法的优化算法,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一分为二,产生子簇,直到达到预定的簇数目为止,该算法在步骤和思想上与传统的KMeans算法有所不同,以期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下面是关于二分k均值的相关介绍:

kmeans_二分k均值  第1张

1、算法原理

初始簇的设定:二分K均值算法开始时,所有的数据点被视作一个簇。

簇的划分原则:算法选择能最大限度降低误差平方和(SSE)的簇进行划分,因为误差平方和能够衡量聚类性能,该值越小表示数据点越接近于它们的质心。

递归分裂:每次划分产生两个子簇,然后继续对误差平方和最大的簇进行划分,直到簇的数量达到用户指定的k个。

2、算法优缺点

优点:相对于KMeans算法,二分K均值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聚类结果更为准确。

缺点:二分K均值的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因为需要不断地进行簇的分裂操作。

3、应用场景

适用情况:适用于对聚类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例如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分析等。

注意事项:需要考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于特别大的数据集可能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4、代码实现

初始化函数:定义加载数据集、计算欧式距离、初始化质心的函数,为聚类过程做准备。

主函数逻辑:包括读取数据、初始化质心、计算每个点到质心的距离,并将每个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代表的簇中。

迭代优化:根据簇内点的平均位置,更新质心的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质心位置变化很小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二分K均值算法通过逐步将数据集一分为二的方式,改善了传统KMeans算法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尽管在运行速度上有所牺牲,但在追求较高聚类质量的场景下,这种改进算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选择使用该算法时,应当综合考虑数据规模、精确度需求以及计算资源等因素。

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