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贯穿于整个IT环境、用于简化本来可能会相对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的技术,其思想是将资源的逻辑映像与物理存储分开,从而为系统和管理员提供一幅简化、无缝的资源虚拟视图。
2、常见类型及特点: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的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灵活性也比较差,不过,它的设备成本最低,容易实现,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运行效果可能不佳,其优势是在存储系统中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透明,但缺乏足够的软件支持,难以客户化和监控。
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基于互联设备和基于路由器的虚拟化等方式,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方法能够在专用服务器上运行,使用标准操作系统,具有易使用、设备便宜等优势,但存在一些缺陷;基于路由器的方法性能更好、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但路由器出现故障时可能影响部分主机访问存储系统。
3、主要应用:
数据备份与恢复:通过存储虚拟化平台,可以创建虚拟机的快照,将虚拟机磁盘的状态保存下来,当需要备份时,可以将快照复制到备份存储中,并在需要时恢复虚拟机到先前的状态,还可以将虚拟机的数据导出到外部存储设备中进行离线备份,或者通过增量备份的方式只备份虚拟机磁盘中的变化部分,减少备份的时间和存储空间。
灾难恢复:利用数据冗余技术,将数据保存在多个物理存储设备中,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在灾难发生时,可以通过数据镜像、多中心容灾、故障转移等技术,快速恢复数据。
存储资源管理: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组合成一个虚拟存储池,根据具体的需求把存储资源动态地分配给各个应用,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对存储池中的数据进行均衡负载,避免单个物理存储设备的负载过重。
1、什么是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就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将一个(或多个)目标服务或功能与其他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组合成一个虚拟存储设备,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存储视图。
2、存储虚拟化有哪些实现方式:
主要有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和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