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 描述 |
---|---|
传输介质 | 多模光纤(支持最长2km节点间距)或单模光纤(更长距离) |
拓扑结构 | 双环形反向旋转(主环+副环),支持自愈功能 |
数据速率 | 100 Mbps(标准FDDI),支持多优先级服务 |
覆盖范围 | 单环最大100公里,双环总长可达200公里(通过中继器可扩展至500公里) |
访问协议 | 令牌传递(Token Ring),确保确定性延迟 |
冗余机制 | 物理双环+STP(生成树协议)逻辑冗余,故障切换时间<30秒 |
双环结构
帧格式
FC(帧控制) | DA(目标地址) | SA(源地址) | INFO(数据) | FCS(校验) | ED(结束定界符)
令牌传递流程
空令牌生成 → 站点捕获 → 加载数据 → 释放令牌 → 下游站点重复
层级 | 功能 |
---|---|
物理层 | 定义光纤接口、光信号传输(如1300nm波长)、编码(4B/5B NL编码) |
MAC层 | 管理令牌分发、帧校验、环初始化与故障恢复 |
LLC层 | 支持无连接(IEEE 802.2)和面向连接(ISO 8802.2)两种模式 |
优势 | 局限性 |
---|---|
双环冗余保障高可用性 | 设备成本高昂(约3-5倍于以太网) |
光纤抗干扰能力强 | 技术复杂度高(需专业运维) |
确定性时延(<1ms) | 扩展性差(最大节点数≤500) |
长距离传输能力 | 已被更经济的以太网技术(如SPF)取代 |
Q1:FDDI与以太网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A1:FDDI采用令牌环机制确保确定性时延,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而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存在冲突概率,适用于突发性数据传输,FDDI依赖光纤介质,抗干扰能力更强,但成本显著高于双绞线以太网。
Q2:为什么现代网络中很少见到FDDI?
A2:主要原因包括:① 设备成本过高(光模块、交换机价格);② 技术迭代(千兆/万兆以太网通过SPF协议实现环网保护);③ 扩展性限制(节点数上限);④ 运维复杂(双环管理需专业知识),目前FDDI主要应用于存量传统网络维护,新建系统多转向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