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方形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方形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需确定池体尺寸、校核表面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依水量、水质等参数,按公式算出平面面积、池深等,确保沉淀效果。

1、确定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假设为Q(m³/h)。

表面水力负荷率:一般取q = 1.5 3.0 m³/(m²·h),这里假设取q = 2.0 m³/(m²·h)。

停留时间:通常取T = 1.0 2.0 h,假设取T = 1.5 h。

中心管流速:一般不大于v₀ = 30 mm/s,即0.03 m/s。

缓冲层高度:取h₁ = 0.3 m。

沉淀池超高:取h₂ = 0.3 m。

2、计算沉淀池面积

根据表面水力负荷率公式(A = frac{Q}{q}),可得沉淀池表面积(A=frac{Q}{2.0})(m²)。

3、计算沉淀池边长

设方形沉淀池的边长为a(m),因为方形面积(A = a²),(a=sqrt{frac{Q}{2.0}})(m)。

4、计算沉淀池有效水深

根据停留时间公式(H = vT)(其中v为水流速度,对于竖流式沉淀池可近似取与中心管流速相同或根据经验取值,这里假设v = 0.03 m/s),则(H = 0.03×1.5×3600 = 162)(m)(此处仅为示例计算,实际取值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经验调整),但一般方形竖流式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宜过深,假设取有效水深(H_{效}=3.0)(m)。

5、计算总高度

沉淀池总高度(H_{总}=H_{效}+h₁ + h₂ = 3.0 + 0.3 + 0.3 = 3.6)(m)。

6、校核长深比

方形竖流式沉淀池的长深比一般不大于3,这里(a : H_{效}=sqrt{frac{Q}{2.0}}:3.0),需满足该比例关系,若不满足则需重新调整相关参数。

7、计算中心管直径

根据中心管流速公式(d_{中心}=sqrt{frac{4Q}{pi v₀}}),可得中心管直径(d_{中心}=sqrt{frac{4Q}{pi×0.03}})(m)。

8、计算污泥斗容积

污泥斗容积可根据污泥产生量、排泥周期等因素确定,假设污泥含水率为99%,每天排泥一次,每次排泥量为处理水量的一定比例(如1%),则污泥斗容积(V_{泥斗}=Q×1%×24×1.01×10^{-3})(m³)(此处计算仅供参考,实际需更准确计算)。

以下是两个关于方形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方形竖流式沉淀池的长深比有什么要求?

方形竖流式沉淀池的长深比一般不大于3,这是为了保证水流在沉淀池内的流动状态较为合理,避免出现短流等不利于沉淀分离的现象,如果长深比过大,水流在池内的流程过长,可能会导致水流紊乱,影响沉淀效果;如果长深比过小,又可能无法充分利用池体的容积,降低处理效率,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水量、水质等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和调整,以确保沉淀池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2、设计方形竖流式沉淀池时,如何确定中心管的直径?

中心管的直径是根据中心管流速和处理水量来确定的,一般中心管内的流速对悬浮物的去除有一定影响,所以通常不大于30mm/s,具体计算时使用公式(d_{中心}=sqrt{frac{4Q}{pi v₀}}),(Q)是处理水量,(v₀)是中心管流速,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合适的中心管直径,以保证水流在中心管内的流速符合要求,从而有利于悬浮物的沉淀分离,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中心管的材质、安装等因素,确保其能够满足工艺要求和实际使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