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主要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如RAM(DRAM/SRAM)依赖电力保存数据,常用于内存;非易失性存储器如ROM(PROM/EPROM)、闪存、SSD(NAND)和HDD,断电后仍保留数据,此外还有光存储(CD/DVD)及新型相变存储器(3D XPoint),性能与用途差异显著。
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存储器承担着数据保存和读取的核心任务,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设计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上差异显著,以下从技术角度详细解析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性,帮助读者构建系统化认知。
按存储介质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
-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通过电容电荷存储数据,需要周期性刷新(约64ms/次),容量密度高(如DDR5单条可达128GB),延迟约15-20ns。
-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采用6晶体管结构,无需刷新,访问速度可达1ns,但成本高昂(价格约为DRAM的100倍),多用于CPU缓存(如Intel Core系列的三级缓存)。
- ROM(只读存储器)
- Mask ROM:出厂时固化数据,不可改写,误差率低于0.001%
- Flash存储器:NAND型(如SSD)擦写次数约3000-10000次,3D NAND技术实现层数堆叠(如三星V-NAND达176层)
磁存储器
- 机械硬盘(HDD):采用垂直磁记录技术(PMR),2025年最大单盘容量达26TB(希捷Exos系列),转速7200-15000rpm,寻道时间约3-8ms
- 磁带存储:LTO-9标准单盘容量45TB,持续传输速率400MB/s,主要用于冷数据存储
光存储器

- 蓝光光盘:采用405nm蓝紫激光,单层容量25GB(BDXL标准可达128GB)
- 全息存储:实验阶段实现6TB/盘片,数据传输率1Gbps
新型存储器
- 相变存储器(PCM):英特尔Optane系列延迟<10μs,耐久度百万次级别
- 磁阻存储器(MRAM):写入速度3ns,抗辐射特性使其适用于航天领域
按功能层级分类
主存储器

- DDR5内存模组带宽达51.2GB/s(频率6400MHz),工作电压降至1.1V
- HBM2e高带宽内存:4096-bit总线,带宽460GB/s(如NVIDIA A100 GPU配置)
辅助存储器
- SSD采用PCIe 4.0接口顺序读写达7000/5000MB/s(如三星980 PRO)
- UFS 3.1存储芯片随机读取速度达40000 IOPS(智能手机常用方案)
三级存储
- 光盘库系统支持PB级存储,如索尼ODS系列光碟库单机容量5.6PB
- 磁带库机械手换带时间<10秒(IBM TS4500)
关键技术参数对比

类型 |
访问时间 |
持久性 |
容量密度 |
能耗(W/TB) |
SRAM |
1-10ns |
易失 |
低 |
100+ |
DRAM |
15-60ns |
易失 |
中 |
30-50 |
3D NAND SSD |
50-150μs |
非易失 |
高 |
5-8 |
HDD |
5-15ms |
非易失 |
中 |
3-5 |
应用场景选择指南
- 实时计算:SRAM+LPDDR5组合(手机SoC)
- 数据中心:NVMe SSD+QLC NAND+磁带库分级存储
- 工业控制:MRAM替代EEPROM(-40℃~125℃宽温支持)
- 个人存储:TLC SSD(1TB约$50)+HDD(4TB约$80)组合方案
技术演进趋势
量子存储器实现光量子态存储(实验室保真度>99%),碳纳米管存储理论密度可达1PB/cm²,DNA存储实现215PB/g的数据密度(微软研究院2022年成果)。
数据来源: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IEEE存储技术委员会报告、三星/希捷/英特尔官方技术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