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HDD)
2024年,希捷推出的Exos Mozaic 3+系列硬盘成为行业标杆,单盘容量突破30TB,采用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通过激光加热盘片提升数据密度,传统垂直磁记录(PMR)硬盘最大容量为22TB(如西部数据Ultrastar DC HC570)。
固态硬盘(SSD)
消费级SSD的容量通常在8TB以内(如三星870 QVO),而企业级产品已实现100TB单盘容量,Nimbus Data的ExaDrive DC系列采用3D NAND堆叠技术,专为数据中心设计,功耗仅为同容量HDD的1/10。
云存储与分布式系统
公有云服务(如AWS S3)理论上支持无上限存储,但实际容量受限于企业预算与架构设计,Met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可管理EB级(1EB=10亿GB)数据,相当于5万部20TB硬盘的总和。
全息存储
微软的「Project Silica」利用激光在石英玻璃中刻写数据,单块玻璃可存储7TB,寿命达万年级别,目标是为冷数据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
DNA存储
2021年,哈佛大学团队成功将电影《超能陆战队》编码进DNA,实现215PB/克的密度,按此推算,1公斤DNA理论上可存储全球所有数据,但读写速度慢(小时级)且成本高昂(数千美元/MB)。
5D光学存储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超人记忆晶体」技术,通过飞秒激光在玻璃中创建五维结构,单盘容量360TB,耐高温(1000°C)与辐射,适合长期归档。
物理极限
成本与能效
数据中心中存储系统占整体能耗的30%,大容量硬盘虽降低单位成本,但需配套散热与电力设施。
数据管理复杂度
EB级存储需高效的纠错算法(如LDPC)、分布式文件系统(如Ceph)与数据去重技术,否则检索效率将大幅下降。
二维材料与原子级存储
石墨烯等材料可将存储单元缩小到原子尺度,IBM已演示单原子存储1比特数据,但量产仍需数十年。
量子存储
量子比特可通过叠加态存储指数级数据,澳大利亚团队2020年实现光子量子存储器,但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待突破。
边缘计算与分层存储
结合本地高速存储(如Optane)与云端冷存储,通过智能分层平衡容量与性能需求。
(注:数据截至2024年8月,技术进展可能随研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