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扩展方式主要有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位扩展通过并联芯片增加数据位数,字扩展通过串联芯片扩大存储容量,字位扩展结合两者实现同时扩容,用多片小容量芯片组合成更大数据宽度或地址空间的存储模块,以满足系统对存储容量或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存储器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扩展方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实现,以下是当前主流的存储器扩展方法及其技术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硬件级物理扩展

- 位扩展(位并联)
- 技术原理:通过增加数据总线宽度实现存储容量提升
- 实现方法:
▸ 使用相同规格的存储芯片并联
▸ 统一片选信号(CE)控制
▸ 共享地址总线 - 典型应用:8位系统扩展为16位存储架构
- 电路特征:
| 信号线 | 连接方式 |
|——–|——————-|
| 地址线 | 全并联 |
| 数据线 | 分接不同芯片 |
| 控制线 | 共用读写信号 |
- 字扩展(地址空间扩展)
- 扩展目标:增加可寻址存储单元数量
- 实现要点:
▸ 采用地址译码器分配地址空间
▸ 各芯片独立片选信号
▸ 数据总线并联共用 - 系统示例:4片1K×8芯片构建4K×8存储系统
- 字位复合扩展
- 组合方案:同时扩展字长和存储容量
- 实施步骤:
横向位扩展形成存储组
2. 纵向字扩展构建存储体
- 典型配置:用8片1K×4芯片构建4K×8系统
系统级扩展技术
- 内存交错存取
- 技术优势:
▸ 提升存储器带宽利用率
▸ 缩短平均存取时间 - 实现方式:
▸ 多存储体并行工作
▸ 交叉编址访问
- 虚拟存储体系
- 核心机制:
▸ 物理内存与辅助存储协同工作
▸ 地址映射表动态管理 - 关键技术:
▸ 分页/分段管理
▸ 页面置换算法
▸ TLB快表加速
扩展方案对比

扩展类型 | 适用场景 | 硬件复杂度 | 性能提升方向 |
位扩展 | 数据总线宽度不足 | 低 | 数据处理能力 |
字扩展 | 地址空间受限 | 中 | 存储容量 |
复合扩展 | 系统级升级改造 | 高 | 综合性能 |
虚拟存储 | 大型软件运行环境 | 逻辑实现 | 资源利用率 |
工程实施建议
- 总线驱动能力验证
- 时序匹配分析
- 干扰抑制措施
- 散热方案设计
技术演进趋势

- 3D堆叠封装技术
- 新型非易失存储器融合架构
- 存算一体技术创新
参考《计算机体系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Vol.45, 2024)等专业文献,具体实施需结合具体芯片规格和系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