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安全破绽,攻击者通过在输入框中插入反面的SQL代码,使得原本的SQL查询语句被改动,从而达到非规访问、改动或删除数据库数据的目的。
1、用户输入:攻击者在输入框中输入反面的SQL代码。
2、拼接SQL语句:应用程序将用户输入与原始SQL语句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SQL语句。
3、执行SQL语句:数据库服务器执行拼接后的SQL语句,导致数据泄露或破坏。
1、基于错误的注入:利用数据库返回的错误信息进行攻击。
2、基于时间的注入:利用数据库中的系统时间函数进行攻击。
3、基于布尔的注入:利用逻辑运算符AND、OR等进行攻击。
4、基于堆叠的注入:利用UNION操作符进行攻击。
5、基于盲注的注入:不直接获取数据,而是通过判断数据库返回结果来进行攻击。
1、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获取到敏感数据,如用户名、密码等。
2、数据改动:攻击者可以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3、系统崩溃: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特殊的SQL语句,使数据库服务器负载过大,导致系统崩溃。
4、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利用SQL注入破绽,获得更高的数据库访问权限。
1、参数化查询:使用预编译的SQL语句,将用户输入作为参数传递给SQL语句,而不是直接拼接到SQL语句中。
2、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过滤掉反面的输入字符。
3、使用存储过程: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封装在存储过程中,减少SQL语句拼接的可能性。
4、最小权限原则:为数据库用户分配最小的必要权限,降低攻击者获取高权限的可能性。
5、更新和打补丁:及时更新数据库软件,修复已知的安全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