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主要通过DAS、NAS、SAN及云存储四种方式连接,DAS通过SCSI/SAS接口直连,NAS基于以太网实现文件共享,SAN采用光纤/iSCSI传输块数据,云存储通过网络接口提供弹性资源,不同方案在性能、扩展性和成本间平衡。
存储与服务器连接的核心原理
存储设备通过物理通道(如线缆)与逻辑协议(如SCSI、iSCSI)的组合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
- 数据传输路径:服务器CPU通过主板总线向存储控制器发送指令,存储控制器解析指令后,驱动磁盘或固态盘完成数据读写。
- 协议层交互: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或块设备接口与存储设备交互,协议类型决定传输效率与兼容性(例如NVMe协议比AHCI延迟降低50%以上)。
主流连接技术方案对比
直连存储(DAS)
- 实现方式:通过SAS/SATA/PCIe接口直接连接服务器
- 典型场景:单服务器本地存储、数据库热数据盘
- 优势:
▶ 延迟低至微秒级(PCIe 4.0 x4带宽达8GB/s)
▶ 无需网络设备,部署成本低
- 局限性:
▶ 存储资源无法跨服务器共享
▶ 扩展受限于服务器物理接口数量
网络存储(NAS/SAN)
技术类型 |
协议标准 |
传输介质 |
适用场景 |
NAS |
NFS/SMB |
以太网 |
文件共享、非结构化数据 |
SAN |
FC/iSCSI |
光纤/以太网 |
虚拟化集群、高IOPS数据库 |
- NAS工作流程:
客户端→以太网→NAS设备(文件级访问)→机械硬盘/SSD
- SAN性能指标:
▶ 光纤通道(FC) SAN:16Gbps带宽,延迟<1ms
▶ iSCSI SAN:支持10/25/100GbE网络,成本比FC低40%
超融合架构(HCI)
- 技术特征:
▶ 每台服务器节点集成计算+存储(如vSAN、Ceph)
▶ 分布式存储池自动均衡数据
- 实测数据:
3节点集群可提供200K IOPS,扩展至8节点时性能线性增长至550K IOPS
部署实施的关键步骤
硬件选型匹配

- 计算存储比:数据库服务器推荐1:4(每CPU核心配4TB存储)
- 网络要求:SAN环境需单独规划存储网络(VLAN隔离+QoS保障)
冗余设计规范

- 双控制器存储设备故障切换时间<30秒
- RAID配置策略(如RAID10用于重载写入,RAID6用于归档)
性能调优实践
- 块大小优化:Oracle数据库建议8KB对齐
- 队列深度设置:NVMe设备队列深度建议256以上
选型决策树
是否需要多服务器共享存储?
├─ 否 → 选择DAS(预算<5万)/全闪存阵列(预算>10万)
└─ 是 →
├─ 文件级共享 → NAS(预算8-20万)
├─ 块级高性能 → FC SAN(预算30万+)
└─ 弹性扩展需求 → 超融合架构(节点单价5-10万)
权威数据来源
- SNIA(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存储网络架构白皮书》2024版
- IDC报告《中国企业存储系统市场跟踪》Q2 2024
- Dell Technologies《SAN部署最佳实践指南》
- IEEE论文《NVMe-oF在云计算环境中的性能评测》
(注:具体产品价格及性能指标需以厂商官方文档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