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千岛湖的碧波之下,一个由上万台服务器组成的科技矩阵正在静默运转,这座全球罕见的深水数据中心并非科幻电影的虚构场景,而是中国科技企业在绿色计算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通过将服务器集群部署在30米深的恒温水域,不仅创造了年超95%时间无需人工制冷的节能奇迹,更开辟了数字经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新范式。
自然冷源的极致利用
千岛湖深层水域常年保持10-15℃的稳定水温,这恰好是服务器设备最理想的运行温度区间,工程师团队创新开发的水密封装技术,使服务器机柜形成独立的水下单元,通过流动的湖水带走热量,相较传统数据中心降低制冷能耗80%以上,这种”液冷+水冷”双重散热模式,使PUE值(电能利用效率)降至惊人的1.08,远低于行业平均1.6的水平。
清洁能源的完美闭环
依托千岛湖地区100%的可再生电力供应,水下数据中心实现”风光水储”多能互补:
生态保护的智能平衡
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学家全程参与设计:
安全屏障的升维构建
湖底数据中心具备多重防护优势:
这项划时代的工程印证了”回归自然”可能正是科技进化的高阶形态,当服务器阵列与鱼群共享水域,当数据洪流与湖水涟漪共同脉动,人类正在书写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交融的新篇章,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测算,若将全国10%的数据中心改造成水下模式,每年可节省三峡电站两个月的发电量,这或许预示着未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
引用说明:
[1] 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0-2025)
[2] 微软Natick水下数据中心实验数据
[3] 千岛湖生态保护区年度监测报告
[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心能效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