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存储器可以分为

存储器可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内部存储器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如内存条、缓存,具有高速读写特性但断电后数据易丢失;外部存储器包含硬盘、固态硬盘、光盘、U盘等,容量大且能长期保存数据,适用于持久化存储,两类存储器协同工作,实现计算机数据的临时处理与永久存储需求。

存储器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用于保存数据的核心部件,其分类方式多样,功能与应用场景各不相同,本文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存储器的类型,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技术领域。

按数据存储持久性划分

  1. 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

    • 特点:断电后数据立即丢失
    • 典型代表
      •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计算机内存条的主要元件,需周期刷新保持数据
      • 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CPU高速缓存使用,访问速度比DRAM快10倍
  2. 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 特点:断电后数据可保存数年
    • 常见类型
      • 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U盘和存储卡的核心组件
      • NOR闪存:物联网设备固件存储的首选介质
      • 3D XPoint:英特尔傲腾采用的相变存储技术,速度接近内存

按物理介质分类

  1. 半导体存储器

    • 制造工艺:基于CMOS技术
    • 应用案例
      • 智能手机的LPDDR5内存
      • 车载系统的eMMC存储模块
  2. 磁存储介质

    • 技术特征:通过磁化方向记录信息
    • 典型产品
      • 机械硬盘(HDD):单碟容量已达3TB
      • 磁带库:企业级冷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3. 光存储设备

    • 发展历程

      CD(700MB)→ DVD(4.7GB)→ 蓝光(100GB)

    • 创新方向

      全息光盘:单碟存储量突破1TB

按访问方式区分

  1. 随机存取存储器

    • 技术优势:寻址时间恒定
    • 应用场景
      • DRAM用于视频编辑实时缓存
      • MRAM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应用
  2. 顺序存取存储器

    • 工作机制:数据按物理顺序访问
    • 典型设备
      • 磁带驱动器:金融行业数据备份主力
      • 老式磁鼓存储器:早期计算机的历史见证

新型存储技术前沿

  1. 量子存储器

    • 中国科研团队已实现50公里光纤量子存储
    • 应用前景:量子通信网络的枢纽节点
  2. DNA存储

    • 微软研究院实现1GB数据存入合成DNA
    • 存储密度理论值可达10^18 GB/立方厘米
  3. 忆阻器(ReRAM)

    • 东芝开发的32层3D ReRAM即将量产
    • 可同时实现存储与计算功能

技术选型指南

需求维度 HDD SSD 磁带
单位成本 ¥0.2/GB ¥0.8/GB ¥0.05/GB
访问速度 120-160MB/s 3500MB/s 160MB/s
抗震等级 30G@2ms 1500G@1ms 需专门保护
适用场景 个人电脑 数据中心 档案存储

参考资料

  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版
  2. 三星半导体官网存储技术白皮书
  3.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期刊论文
  4. 东芝存储技术发展报告(2024年)
  5.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