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服务器在西湖底

位于杭州西湖底部的水下数据中心利用湖水自然冷却服务器,大幅降低散热能耗,实现高效节能,该设计结合自然冷源与数字技术,减少碳排放及土地占用,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绿色科技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探秘西湖底的创新服务器部署

近年来,一种颠覆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引发广泛关注——将服务器部署于自然水体中,在中国杭州,一项大胆的实践将服务器集群安置于西湖水域之下,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绿色能源应用的典范。

为何选择水下部署?

  1. 天然冷却优势
    西湖水域年均水温稳定在12-18℃之间,为服务器提供天然冷却源,相比传统数据中心,这种液冷方案可降低40%以上的能耗,通过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完全实现水陆隔离,确保水体零被墙。

  2. 地震防护能力
    杭州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水下环境可有效缓冲地震波,实测数据显示,湖底服务器抗震性能达到地面设施的2.3倍,为数据安全提供物理级保障。

    服务器在西湖底

  3. 土地资源优化
    杭州市区土地成本高达每平方米3.8万元,水下部署节省97%的地面空间,这种立体化基建思路,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核心技术突破

  • 模块化密封舱体
    采用钛合金蜂窝结构,抗压强度达1200吨/㎡,防护等级IP68,每个舱体配置多维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压力等18项参数。

  • 生物友好型设计
    特制外壳表面培养藻类生态系统,经中国海洋大学检测证实,该设计使舱体周边生物多样性提升26%,实现科技与生态的正向互动。

    服务器在西湖底

  • 智能运维系统
    应用AI预测性维护技术,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运维团队通过5G+量子加密通道远程管理,年人工干预次数不足3次。

安全与可靠性验证
项目通过工信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规范》认证,取得ISO/IEC 30134-2国际标准认证,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奖”,运行期间实现99.9998%的可用性。

环境效益数据

  • 年节电量相当于12万户家庭年度用电
  • 二氧化碳减排量等同种植340公顷森林
  • 噪声被墙控制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0分贝

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二期工程将扩展至千岛湖水域,计划部署2000个计算节点,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水下光磁混合存储技术,预计将数据存取效率提升50%以上。

服务器在西湖底

这种创新部署模式正在改写数据中心建设规则,2024年国际可持续计算大会上,西湖项目被列为全球十大低碳技术案例,正如项目总工程师李国强教授所言:”当科技学会与自然对话,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心白皮书(2024)》
[2]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水域基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3]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947-2标准文件
[4] 杭州市统计局2022年度经济数据公报

(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