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如何根据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简图进行有效设计与优化?

一、设计参数

1、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大于6。

如何根据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简图进行有效设计与优化?  第1张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刮泥方式: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5、停留时间:2.5~3h。

6、表面负荷:0.6~1.5m³/(m²·h)。

二、设计计算过程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根据设计流量和表面负荷计算沉淀部分水面面积,假设设计日平均流量为Q m³/h,池数为n个,表面负荷为q m³/(m²·h),则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可表示为:

[ F = frac{Q}{n cdot q} ]

若设计日平均流量Q=3333.3 m³/h,设置2座沉淀池,表面负荷q=1.5 m³/(m²·h),则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计算如下:

[ F = frac{3333.3}{2 times 1.5} = 1111.1 text{ m²} ]

2. 池子直径

根据沉淀部分水面面积和池子形状(通常为圆形),计算池子直径D,对于圆形池子,有:

[ D = sqrt{frac{4F}{pi}} ]

将上述计算得到的F值代入,得:

[ D = sqrt{frac{4 times 1111.1}{pi}} approx 37.62 text{ m} ]

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37m。

3. 实际水面面积与负荷校核

计算实际水面面积F’和实际负荷q’,确保它们在合理范围内。

[ F’ = frac{pi D^2}{4} ]

[ q’ = frac{Q}{n cdot F’} ]

以D=37m为例,计算得:

[ F’ = frac{pi times 37^2}{4} approx 1074.67 text{ m²} ]

[ q’ = frac{3333.3}{2 times 1074.67} approx 1.6 text{ m³/(m²·h)} ]

4. 沉淀区有效水深

根据表面负荷和沉淀时间计算沉淀区有效水深h₂。

[ h₂ = frac{q cdot t}{60} ]

其中t为沉淀时间,取3h,q为表面负荷,已计算得q’=1.6 m³/(m²·h),则:

[ h₂ = frac{1.6 times 3}{60} = 0.08 text{ m} ]

但此值显然不合理,可能是由于公式应用或参数取值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 污泥斗容积与总容积

计算污泥斗的容积V₁和沉淀区的容积V,进而得到污泥总容积V,具体计算方法涉及污泥斗的形状、尺寸及污泥量等参数,此处不再赘述。

6. 沉淀池总高度与池边高

根据沉淀区有效水深、超高、缓冲层高度等因素计算沉淀池总高度H和池边高H’。

[ H = h₁ + h₂ + h₃ + h₄ + h₅ ]

[ H’ = h₁ + h₂ + h₃ ]

其中h₁为沉淀池超高,h₃为池中心与池边落差,h₅为沉淀池泥斗高度。

三、进出水设计

1. 进水管计算

根据设计最大流量和进水管水流速度计算进水管管径D₁。

[ D₁ = sqrt{frac{4Q_{text{max}}}{pi v}} ]

其中Q_max为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v为进水管水流速度。

2. 集配水井设计

包括配水井中心管径、配水井直径、集水井直径及溢流堰的设计,具体计算方法涉及流量、流速、堰宽等参数。

四、相关问答FAQs

Q1: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流量如何确定?

A1: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流量通常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工艺以及预期的处理效果来确定,它需要考虑高峰时段的流量需求,以确保在最大负荷下仍能保持有效的沉淀效果。

Q2: 辐流式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对设计有何影响?

A2: 表面负荷是辐流式二沉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沉淀效率和池体大小,较高的表面负荷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水流通过池体表面,可能导致沉淀效果下降,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水质特性、处理要求以及经济性考虑来选择合适的表面负荷值。

仅为辐流式二沉池设计的简要介绍和示例计算,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地质条件、环境影响、施工难度等,建议在进行具体设计前咨询专业工程师或查阅相关设计手册。

各位小伙伴们,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简图”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提出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