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多路径技术(Multipath I/O Technology)是一种通过为存储设备提供多条物理路径连接,提升数据访问可靠性、性能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它允许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SAN存储)之间建立多个独立的通信通道,避免因单一路径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
传统存储架构中,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通常通过单一物理路径(例如一条光纤通道或iSCSI连接)通信,这种方式存在明显风险:
存储多路径技术通过“多条路径、智能管理”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当主路径发生故障(如线缆损坏、交换机宕机)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确保业务连续性,这一过程对上层应用透明,无需人工干预。
多路径技术可将I/O请求动态分配到不同路径,
多路径软件
硬件支持
协议兼容性
支持FC(光纤通道)、iSCSI、NVMe over Fabrics等多种存储协议。
场景 | 价值体现 |
---|---|
企业核心数据库 | 避免存储路径故障导致数据库宕机,保障交易连续性。 |
虚拟化平台(如VMware) | 提升虚拟机磁盘I/O性能,减少因存储延迟引发的虚拟机卡顿。 |
云计算环境 | 实现跨可用区(AZ)的存储高可用,满足云服务SLA要求。 |
医疗影像系统 | 确保PACS(影像归档系统)7×24小时访问,支持紧急诊断场景。 |
评估兼容性
确认多路径软件与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的兼容性列表(例如VMware HCL认证)。
路径数量规划
通常建议至少配置2-4条独立路径,避免过度复杂化。
策略调优
根据业务类型选择负载均衡算法:
监控与管理
集成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实时跟踪路径状态与性能指标。
存储多路径技术通过“冗余+智能调度”的结合,已成为企业级存储架构的标配,它不仅降低了硬件故障对业务的影响,还能充分挖掘存储设备的性能潜力,对于追求高可用性与高性能的现代IT系统(如金融交易、医疗信息化、云计算平台),部署多路径方案是提升服务等级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