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 行业动态
- 2025-02-07
- 2979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即冯诺伊曼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它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通过总线连接各部件。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存储程序”概念,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这种设计思想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连续地工作,无需人工干预。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1、集中顺序控制:计算机的运算操作顺序由控制器根据程序的要求进行控制,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
2、采用二进制形式:数据和指令都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简化了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并提高了处理效率。
3、存储单元定长且直接寻址: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便于数据的存取和管理。
4、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使得计算机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概念,并主持设计了EDVAC计算机,这是第一台采用存储程序设计的计算机,随后,英国剑桥大学的威尔克斯教授也研制出了EDSAC计算机,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从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代的微处理器计算机,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核心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仍然保持不变。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对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而且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新时代,通过编写程序和运行程序,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两个关于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什么是冯·诺依曼瓶颈?
答:冯·诺依曼瓶颈指的是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中CPU与存储器之间的通路限制,由于每条指令都需要至少两次访存(一次取指令,一次取操作数),这导致了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的关键因素。
问:为什么说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
答:存储程序式计算机通过将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在存储器中,并按照程序的顺序自动执行指令,实现了计算的自动化,这种设计思想不仅简化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而且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和灵活性,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并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站,有问题联系侵删!
本文链接:http://www.xixizhuji.com/fuzhu/119593.html